01
需求洽谈
通过线上会议或现场沟通,深入了解客户行业特性、目标用户及核心需求。结合市场竞品分析,梳理功能模块优先级,明确预算范围与交付周期。输出《需求规格说明书》确认业务逻辑,同步签署保密协议,建立项目协作机制。该阶段重点解决"做什么"的问题,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。
02
制定方案
技术团队根据需求文档进行可行性分析,选择小程序框架(如原生开发/Uniapp/Taro),规划技术架构和数据库设计。输出包含功能清单、开发周期、报价明细的《技术实施方案》,明确API接口规范及第三方服务集成方案(如支付/地图服务)。同步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和验收标准。
03
原型设计
使用Axure/墨刀制作交互式原型,重点呈现页面跳转逻辑、功能操作流程及数据展示规则。通过3-5次迭代优化信息架构,验证用户体验合理性。输出带注释的原型文档,确认核心按钮的交互反馈机制,同步完成业务流程图的最终确认,为UI设计提供可视化框架。
04
UI设计
基于品牌VI系统设计3套风格提案,运用Figma/Sketch完成高保真界面设计。注重符合微信设计规范,确保组件库的复用率超过70%。重点优化首页、核心功能页的视觉层级,输出切图文件与标注文档。通过动态效果演示确认交互动画细节,同步完成小程序头像、简介等元素材设计。
05
程序开发
采用Git进行版本控制,分模块实现前后端开发。前端完成WXML+WXSS布局与组件封装,后端搭建RESTful API接口并完成数据库建模。每日提交代码审核,每周演示开发成果。集成第三方服务时进行安全加固,针对高并发场景实施压力测试。开发中期输出《接口文档》供后续联调使用。
06
测试调试
建立包含功能测试、兼容性测试、性能测试的完整测试体系。使用Postman进行接口测试,真机验证20+主流机型适配情况。编写测试用例覆盖所有用户路径,修复BUG后需通过回归测试。完成加载速度优化(首屏加载≤1.5秒),通过微信审核预检清单,输出《测试报告》作为验收依据。
07
客户验收
提供测试账号供客户进行7天实地体验,同步开展操作培训并移交《用户手册》。根据验收清单逐项确认功能实现度,收集优化建议并完成最后5%的细节调整。签署项目验收单后,移交源代码、设计源文件及服务器部署文档,明确知识产权归属条款。
08
正式上线
协助完成微信小程序资质审核,配置生产环境服务器(建议选择阿里云/腾讯云)。执行压力测试确保承载能力,配置SSL证书和CDN加速。上线后48小时安排技术值守,监测支付链路等关键功能。同步完成百度/支付宝等多端发布,提交各大应用商店的小程序直达链接。
09
运营维护
提供1年免费基础维护,包含BUG修复和兼容性更新。通过微信数据助手分析用户行为,每月提交运营建议报告。支持功能迭代开发,按需扩展直播、分销等营销模块。建立7×12小时应急响应机制,重大故障2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。每年提供两次系统安全审计,保障业务持续稳定运行。